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联盟权的启蒙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洛克
C.卢梭
D.霍布斯
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法经》
B.《九章律》
C.《晋律》
D.《曹魏律》
下列关于科学技术对法律思想影响的表述,不能成立的是()。
A.对立法起着指导作用的法律意识,常常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
B.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法律观念的更新
C.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
D.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法学流派的产生、分化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对()。
A.村民负责
B.村民会议负责
C.村党支部负责
D.乡政府负责
下列关于法与道德的表述哪一项无误?()
A.自然法学派认为,实在法不是法律
B.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法与道德在本质上没有必然的联系
C.中国古代的儒家认为,治理国家只能靠道德,不能用法律
D.近现代的法学家大多倾向于否定“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的说法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和不能避免的因素。”这一法律解释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A.语义解释
B.历史解释
C.目的解释
D.系统解释
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所以,法律原则都是抽象的
B.法律原则既没有规定确定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法律后果,所以在法律适用中,不能作为判案的依据
C.同一案件可以与此同时,适用的法律原则有可能是两个以上;对于具体个案来说,某一法律规则要么适用,要么不适用
D.法律规则是任何法律必不可缺少的,有些法律中可能不存在法律原则
《著作权法》第54条规定: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承担民事责任。该条规定属于以下哪种法律规则?()
A.确定性规则
B.委任性规则
C.准用性规则
D.任意性规则
明确提出“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这一刑事法律原则的文件是()。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B.《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C.《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D.《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下列选项中,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
A.市公安机关签发的拘留证
B.县民政部门核发的结婚证
C.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
D.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农村公路管理条例》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法的表述,不能成立的是()。
A.资本主义法继承了封建制法中正当程序的基本要求
B.罗马法的复兴标志着资本主义法的产生
C.资本主义法都是通过法典编纂形式表现出来的
D.资本主义法确立了权利保障的法治原则
下列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体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公民取得国家赔偿的情况包括()。
A.行政赔偿
B.刑事被害赔偿
C.刑事赔偿
D.精神损害赔偿
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包括()。
A.罪疑从赦
B.宽严适中
C.诬告反坐
D.上请原则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代中国法律渊源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B.地方性法规
C.军事规章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属于秦朝死刑刑种的是()。
A.夷三族
B.具五刑
C.定杀
D.腰斩
某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认为某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法官审理行政案件,例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对地方性法规的合宪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
B.法官审理行政案件,例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应当适用国家法律进行审判
C.法官审理行政案件,例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通过所在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
D.法官审理行政案件,例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公民的名义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该条文是一条法律规则
B.该条文并无具体的法律后果
C.该条文可以为法官理解其他法律规则提供指导
D.法官在适用该条文时,无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其相同之处在于()。
A.二者同属于法的效力
B.二者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C.二者的效力都来自于合法程序和国家强制力
D.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具有普遍约束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不具有普遍约束力
国家征收或征用私有财产应当满足的条件是()。
A.损害赔偿
B.公共利益
C.正当程序
D.公平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