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切机床在距操作者站立地面高度_____处有外露的传动部位时,应装防护罩、盖、栏。
A.≤2m
B.=2m
C.≥2m
D.=1.8m
根据生产车间工作面上的天然采光标准,工作精确度为“一般工作”所要求的采光系数应不低于_______。
A.5%
B.3%
C.2%
D.1%
气瓶检验周期的规定,对于盛装惰性气体的气瓶,______检验一次。
A.每三年
B.每五年
C.每二年
D.每六年
不属于起重机的缓冲器的选项是______。
A.激光防冲撞装置
B.弹簧缓冲器
C.橡胶缓冲器
D.液压缓冲器
作业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如何保持作业环境的_____与无毒无害。
A.整洁有序
B.宽敞方便
C.紧张有序
D.有条不紊
国家标准《有毒作业分级》是为了科学地度量生产性有毒物对作业者的危害程度,下列哪种指标不是用于制定生产性有毒作业分级的_______。
A.生产性有毒物作业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B.毒物危害程度级别
C.有害作业劳动时间
D.作业场所温度和湿度
正已烷是一种在常态下、____________
A.有芬芳气味
B.无味
C.微带异臭
D.苦味
警告标志的文字颜色应采用_____。
A.白色
B.黑色
C.白+黑色
D.白+黄色
“这类设备为防止爆炸性粉尘进入设备内部,外壳的接洽面应紧固严密,并须加密封垫圈,转动轴与轴孔间要加防尘密封。粉尘沉积有增温引燃作用,要求设备的外壳表面光滑、无裂缝、无凹坑或沟槽,并具有足够的强度”所对应的防爆电气设备结构性能类型为、
A.充油型(O)
B.防爆特殊型(s)
C.充砂型(q)
D.粉尘防爆型
下列______不属于班组长的安全生产责任。
A.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B.开展事故预防工作
C.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
D.组织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
非电离辐射危害包括_______。
A.γ射线装置
B.X射线装置
C.紫外线
D.红外线
E.激光和射频辐射
设备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______。
A.编制设备管理制度文件
B.培训操作工人
C.清点随机附件,配备各种检查维修工具,办理交接手续
D.检查运行记录
E.全面检查设备的安装、精度、性能及安全装置
简单分解爆炸所具有的特征是______。
A.不稳定单质爆炸物质
B.受震动而产生分解
C.受压而产生分解
D.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热量
E.ABCD都不是
属于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程序的项目有______。
A.制度文件撰写与修改
B.专题讨论研究
C.协调家庭矛盾
D.调查分析并确定制度目标
E.首先协调同事之间的关系
全面通风的具体实施方法可采用_______。
A.全面排风法
B.全面送风法
C.全面排风—全面送风法
D.局部排风—局部送风法
E.全面排风—局部送风法
消除、减少和控制工作场所危险有毒物品产生危害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
A.向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申报、登记有毒物品
B.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替代品
C.选用可将危害消除或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技术
D.采用能消除或降低危害的工程控制措施(如隔离、密闭等)
E.采用能减少或消除危害的作业制度和作业时间
设备购置安全审查时,审查的内容包括_______。
A.产量不可预测性技术措施
B.直接安全卫生技术措施
C.提示性安全卫生技术措施
D.间接安全卫生技术措施
E.功能性技术措施
粉尘可能的来源有_______。
A.机械粉碎和研磨过程
B.粉状物料的混合过程
C.物质喷淋凝固过程
D.物质的加热过程
E.金属冶炼过程
危险源控制技术包括______.
A.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B.减少或避免损失的安全技术
C.防止事故发生的管理手段
D.预防事故的评价方法
E.辞退素质低的员工
有害有机溶剂中毒的表现和预防措施正确的是______。
A.预防苯中毒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消除和减少苯的发生源;采取通风排气装置,降低作业环境苯蒸气浓度;加强个体防护。
B.三氯乙烯在高浓度下引起急性中毒,可迅即发生闪电式的死亡;可引起慢性职业中毒主要引起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损害。
C.正己烷中毒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进入人体而引起危害,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D.二氯乙烷中毒以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为主,也可由皮肤吸收。对称体属高毒类,用途广,接触机会多,不对称体属微毒类
E.苯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毒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苯蒸气而引起职业性苯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