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同一配合比混凝土,连续浇筑超过( )m3时,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A.1000
B.500
C.2000
D.1500
对基础类标准,采用评价标准发布状况、( )两项指标评价推广标准状况。
A.标准发行状况
B.标准宣贯培训状况
C.管理制度要求
D.标准衍生物状况
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性能、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混凝土外加剂,不超过( )为一批,每批抽样数量不应少于一次
A.50t
B.100t
C.150t
D.30t
建筑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是施工项目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主要包括:( )。
A.劳动、材料、设备、资金和技术
B.劳动力、材料、设备和资金
C.劳动力、材料、设备、资金和技术
D.劳动力、材料、设施、资金和技术
属于标准实施效果评价中社会效果指标评价内容的是( )
A.是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B.是否有利于降低成本
C.是否对人身健康产生影响
D.是否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
对基础类标准,一般只进行标准的( )
A.实施状况和科学性评价
B.经济效果
C.社会效果
D.环境效果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是( )标准
A.部分强制性
B.全文强制性
C.部分推荐性
D.全文推荐性
评价综合类标准实施效果时,要考虑标准( )对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行等工程建设全过程各个环节的影响,综合分析,综合评估标准的实施效果。
A.发布后
B.实施前
C.实施后
D.实施过程中
对质量验收、管理和检验、鉴定、评价以及运营维护、维修等类工程建设标准或内容不评价( )
A.经济效果
B.社会效果
C.环境效果
D.实施效果
对于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现场( )职业能力评价,采取专业学历、职业经历、和专业能力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A.施工人员
B.专业人员
C.作业人员
D.标准员
标准员是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从事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组织、监督、效果评价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建筑节能等施工技术规范是按工程类别分类的。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主要因素是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缺陷。
钢筋调直过程中不应损伤带肋钢筋的横肋。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不应有局部弯折。
某种特性比较突出的水泥称为专用水泥。
架体搭设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结构设计应进行计算,并按规定进行审核、审批;当架体搭设超过规范允许高度时,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经济效果指标实施效果评价内容为:是否有利于节约材料;是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是否有利于降低成本。
是否及时发布了相关信息是标准发行状况指标的标准推广状况评价内容。
监督检查方式规定了重点检查、抽检和专项检查等三种方式。
建筑工程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有:管理、人物、自然环境、社会条件。